格列卫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不良反应的观察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以及腹腔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局限GIST的主要治疗手段,完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35%~65%,但复发率极高。近半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而传统放化疗有效率低于5%。近年来,格列卫(Glivec)对传统化疗无效的GIST有效,开辟GIST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领域。年1月~年12月笔者对51例服用格列卫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25~81岁,中位年龄52岁,均为采用格列卫药物化疗的晚期GIST患者。肿瘤部位:胃15例、肾上腺和子宫各1例、小肠16例、结肠2例、直肠7例、肠系膜4例、腹膜后2例、盆腔3例。其中伴腹盆腔转移5例,肝转移4例,腹盆腔并肝转移的2例。 1.2方法 患者口服格列卫药物,初始剂量mg/d餐中顿服的48例,mg/d的2例,mg/d的1例,其中加量至mg/d的4例,mg/d的3例。 1.3不良反应的观察 采用电话随访或患者来院复诊时,请家属或患者详细记录每次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服药后1w、1个月以及以后1~3个月的症状、体征、体重。不良反应的评价参照WHO分级标准进行。 2结果 2.1患者服药情况 服药时间1~50个月,平均9.3个月,中位7个月,超过1年者9例。耐药2例,自行减量或停药5例。 2.2不良反应 GIST患者服用格列卫后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见表1。 3讨论 3.1格列卫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原理 GIST是细胞表面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遗传上存在频发性c-kit基因突变、组织学上以富于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的呈束状或弥漫性排列为特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目前认为全部GIST都应视为恶性潜能肿瘤,肿瘤大小和核分裂多少是判断恶性程度的重要依据。 GIST以手术为主,很少有淋巴结转移,一般不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和扩大手术来防范复发和转移。Glivec高选择性、强抑制某些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断裂点集族区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阻断磷酸基团由ATP向蛋白质底物酪氨酸残基的转移,导致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的恢复,是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3.2不良反应的分析 口服格列卫能够被很好吸收,本组51例患者治疗量多为mg/d,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2~3个月达最佳疗效。5例患者在6个月内持续好转。Demetri等报道,药物严重毒性(Ⅲ~Ⅳ度)发生率21.1%,最严重的毒性反应主要发生在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中,胃肠道出血或腹腔出血,约占5%~10%。本组患者大多数不良反应较轻,多能耐受;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但出血量较多,可能与格列卫诱导巨大肿瘤退缩、快速坏死有关。本组2例重度出血患者考虑为疾病进展又服用大剂量(mg/d)药物肿瘤快速崩解所致,故对用大剂量治疗的患者要严密观察治疗反应及症状、体征,同时如果重度贫血需要输血治疗时要十分慎重,提防溶血引起肝肾功能衰竭。 3.3护理 3.3.1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格列卫靶向治疗是GIST手术的延续,有助于提高生存率,但目前还未证实它能治愈GIST,单用格列卫治疗GIST肿瘤绝大多数是部分消退或抑制生长,极个别达到完全消退,且停药及减量会复发,故不宜轻易停药或减量。 3.3.2胃肠道反应的护理 本组有9例发生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不仅影响化疗的进行,又可影响患者的进食,对患者的康复不利,可嘱患者: ①进食低纤维、高蛋白食物和补充足够液体。 ②避免进食对胃肠道有刺激的食物。 ③多休息。 ④最好早餐中顿服格列卫化疗药物,多饮汤水,促进毒素排出体外。 ⑤需要时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3.3.3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本组有24例发生白细胞减少,为预防各种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让患者进单间或无菌室。室内紫外线消毒2~4次/d,30min/次;患者的生活用具用消毒液擦拭,1次/d;室内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可设专人护理,各项治疗严格无菌。 ②严密观察外周血象的变化。如白细胞20g/L,中性粒细胞1g/L,需停药。 ③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 3.3.4肝肾毒性反应的观察 多数化疗药在肝代谢、经肾排出,因此肝肾功能容易受损,本组有19例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因此,用药期间应观察患者有无黄疸症状出现,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情况。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达ml以上,并注意观察尿量和颜色,如发现血尿应立即通知医生。 文献来源:《现代临床护理》 儿童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外用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yhd.com/jbbj/90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