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繁多。其中饮食不当、劳累、腹压增高、情绪激动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而饮食不当则是第一诱因。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止血,维持患者营养需要,促进康复。因此加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饮食指导对病人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根据病变的性质将出血的病因分为5类 1、溃疡、炎症性因素 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常见,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5%~30%。 胃溃疡、胃术后吻合口溃疡或残胃溃疡:约占10%~15%。 急性胃黏膜病变或应激性溃疡:国内报道约占20%左右,国外报道则更高。 慢性胃炎、胃术后吻合口炎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 化学物质 急性胰腺炎 其它病变:如胃及十二指肠结核、克隆病、胃血吸虫病及胃嗜酸性肉芽肿等。 2、机械性因素 包括食管裂孔疝,Mallory-Weiss综合征,胆道病变,胃扭转,胃粘膜脱垂,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憩室,器械或异物损伤食管等。 3、血管性因素 食管及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其病因较为复杂,可因肝内或肝外病变而导致门静脉高压。肝内因素包括:肝硬化、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结核病等。肝外因素包括:肝静脉阻塞或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门静脉炎或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狭窄或海绵状血管瘤变异,门静脉受邻近肿大淋巴结或肿块压迫而致梗阻,少数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巨大囊肿压迫或胰腺周围硬化而导致门静脉及脾静脉阻塞或血栓形成,最终可造成节段性门静脉高压症。 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 主动脉-食管、胃肠道瘘或动脉瘤破裂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 动脉炎 弹性假黄色瘤 4、肿瘤性因素 5、全省性疾病 包括血液病、重度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心脏病等。 二、合理的饮食管理 1、休息应是缓解病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 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胃酸分泌增加,容易诱发出血。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出血先兆 如头晕、恶心、胃部饱胀不适等症状,应考虑有出血倾向。密切观察腹痛时间、性质与饮食的关系,呕血与便血的量。特别是血压、脉搏的变化。 3、院内饮食护理三部曲 大量出血、休克状态、恶心呕吐情况下应禁食 特别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的溃疡伴有血管残端出血并伴有呕血、便血的患者应禁饮食,由外周静脉营养补液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给予输新鲜浓缩红细胞和血浆,扩充血容量。还应注意给病人保暖。 出血停止24h后 无恶心呕吐、临床表现血压稳定、心率平稳,血常规示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者,可给予少量温凉流食,以米汤为主,肝硬化并发出血者不宜进食牛奶,以防肝昏迷的发生及腹胀加重。 饮食护理应掌握以下几点 ①定时进食,少量多餐:这不仅能减轻胃的负担,避免不利因素,还可有规律地使胃内经常保持食物的存在,起到稀释胃液,利于溃疡面的愈合的作用。 ②多加咀嚼,避免急食:最好每口食物咀嚼20次以上,这样可增加唾液分泌,利于消化吸收。 ③食物温软,易于消化:避免摄人过冷过热或粗糙食物,以减少对溃疡面的物理性刺激。 ④富于营养,保证热量:饮食中应以蛋白质与脂肪为主。以摄人牛奶为宜,在补充热量的同时,可减少胃酸分泌和抑制胃蠕动,有利于溃疡愈合。同时要注意补充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 ⑤避免刺激性饮食,减少胃酸分泌:如酒类、浓茶、咖啡、辣椒、醋及油炸食物。 总之,掌握消化道出血病因,且通过对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并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还要达到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题外篇 忙累了,看看窗外,树叶已绿了好久……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 年代:宋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参考文献: 刘书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6(11):. 沈志祥.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8(1):3-4. 荟萃名家-聚焦临床,欢迎白癜风怎么治最好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