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nonvaricealupperbleeding,ANVUGIB)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曾于年在杭州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多次专题讨论,共同制定并颁布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杭州)》,该指南对我国ANVUGIB的临床诊治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近5年来,随着各学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ANVUGIB的诊断和治疗又有了新的进展,年颁布的指南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于年11月再次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并参考更新的国外指南,对年颁布的指南修订如下。 一、定义 ANVUGIB是曲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 二、AVVUGIB的诊断 (一)症状和体征 若患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症状,伴或不伴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肠蠕动过快也可出现血便。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而无显性出血,此类患者应避免漏诊。 (二)内镜检查 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在上消化道发现出血病灶,可确诊ANVUGIB。 (三)应避免将下列情况误诊为ANVUGIB 某些口、鼻、咽部或呼吸道病变出血被吞入食管,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铋剂等)和食物(如动物血等)可引起粪便发黑。对可疑患者可行胃液、呕吐物或粪便隐血试验。 三、ANVUGIB的病因诊断 (一)ANVUGIB的病因 多数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少数为胆胰疾患引起,其中以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黏膜炎性反应最为常见。近年来服用NSAID、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逐渐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还有若干少见的病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感染、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结缔组织病等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二)重视病史与体征在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三)内镜检查是病因诊断中的关键 ①内镜检查能发现上消化道次病变,应今早在出血后24h内进行,并备好止血药物和器械。②有循环衰竭征象者,应先迅速纠正循环衰竭。危重患者内镜检查是应同时进行血氧饱和度和心电。血压监护。③应仔细检查贲门、胃底部、胃体小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及球后等比较容易遗漏病变的区域。 (四)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是指经常规内镜(包括胃镜与结肠镜)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出血。可分为隐形出血和显性出血。可行下列检查:①仍有活动性出血等患者,应急诊性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必要时同时进行栓塞止血治疗。②在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后可行小肠钡剂造影或CT成像;也可以考虑胶囊内镜或单(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小肠是否有病变。 四、ANVUGIB的定性诊断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病灶,凡疑有恶性病变,只要情况允许,应在直视下进行活组织检查。 五、出血严重度与预后的判断 (一)实验室检查 (二)失血量的判断 (三)活动性出血的判断 (四)预后的评估 六、ANVUGIB的治疗 应根据病情、按照循证医学原则行个体化分级救治,高危ANVUGIB的救治应由相关学科协作实施。 (一)出血征象的监测 1.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2.生命体征和循环状况: (二)液体复苏 1.血容量的补充:应立即建立快速静脉通道,并选择较粗静脉以备输血,最好能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根据失血的多少在短时间内输入足量液体,以纠正循环血量的不足。 2.液体的种类和输液量:常用液体包括0.9%NACL溶液、平衡液、全血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失血量较大(如20%血容量)时,可输入胶体扩容剂。下列情况是可输血,紧急时输液、输血同时进行:①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幅度30mmHg;②Hb70g/L,血细胞比容25%;③心率增快(次/min)。 3.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在积极补液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三)止血措施 1.抑酸药物:临床常用的抑酸剂包括PPI和H2受体拮抗剂,常用的PPI针剂有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评头论足、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针剂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临床资料表明,PPI的止血效果优于快于H2受体拮抗剂,且可显著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对于低危患者,可以采用常规剂量PPI治疗,如埃索美拉唑40mg静脉输注,2次/d,实用性强,医院开展。建议对内镜止血治疗后的高危患者,如Forrest分级Ⅰa至Ⅱb的溃疡、内镜止血困难或内镜止血效果不确定者、合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火NSAID者,给予大剂量PPI(如埃索美拉唑)静脉输注72h,并可适当延长大剂量PPI疗程,然后改为标准剂量PPI静脉输注,2次/d,3~5d,此后口服标准剂量PPI至溃疡愈合。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形成的人工溃疡,应按照消化性溃疡的标准给予抑酸治疗。目前研究大多建议从手术当天起静脉应用标准剂量PPI,2次/d,2~3d后改为口服标准剂量PPI,1次/d,疗程为4~8周。 2.内镜下止血: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应作为治疗的首选。推荐Forrest分级Ⅰa至Ⅱb的出血病变实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在内镜下止血前,对严重大出血或急性活动性出血患者必要时可使用红霉素mg静脉输注,可显著减少胃内积血量,改善内镜视野,且不良事件无明显增加。常用的内镜止血方法包括药物局部注射、热凝止血和机械止血3种。药物注射可选用1:肾上腺素盐水、高渗钠-肾上腺素溶液等;热凝止血包括高频电凝、氩离子凝固术、热探头、微波等方法,止血效果可靠,但需要一定的设备与技术经验;机械止血主要采用止血夹,尤其适用于活动性出血,但对某些部位的病灶难以操作。临床证据表明,在药物局部止血注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1中热凝或机械止血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局部病灶的止血效果。 3.止血药物:止血药物对ANVUGIB的疗效尚未证实,不推荐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对没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滥用此类药物。 4.选择性血管造影:有助于明确出血等部位与病因,必要时可行栓塞治疗。 5.手术治疗:对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且出血不止,病情特别凶险者;或药物、内镜和放射介入治疗失败者,病情紧急时刻考虑剖腹探查,可在术中结合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治疗。 七、重要的病因治疗 对出血病因明确者,为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应采取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治疗。如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给予根除H.pylori根除治疗机抗溃疡治疗,根除治疗应在出血停止后尽早开始,根除治疗结束后应注意随访评估根除的效果。对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详见《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上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南昌)》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消化杂志》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1.18 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yhd.com/jbyf/113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