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是缓解医患矛盾的一副良药。 从古至今,医生是普遍受人尊敬的一种职业,医生入职前都要郑重宣誓,保证一切以患者为重,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医生和患者应该是治疗疾病征途中的同盟军,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挽救生命是医患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医患关系本应是和谐与相互信任的。但实际工作中,医生与患者成了互不信任的对立者,医患之间失去了往日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睦气氛,而是相互猜忌、导致医疗纠纷、伤医事件频频发生。医学之痛、社会之痛,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 患者老年女性,因“头晕乏力呕吐咖啡样物”于上午9点来诊,由两名家属伴随,患者来诊时,呈贫血貌,考虑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抢救留观治疗,并且与患者及陪同家属签署病重通知书及药品自费知情同意书,家属同意抢救治疗措施及自费止血药物。下午1时左右,抢救治疗中,一位自称患者外孙的家属来到抢救室,质问当班医生为什么不让患者住院治疗,值班医生告知现在没有床位,需要在急诊抢救室继续治疗。家属强烈要求转院治疗,医生在给患者办理结账手续时,抢救室有一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需紧急复苏。在给另外一个患者复苏中期间,老人家属不停地要求先办理转院手续。医生明确告诉他正在抢救危重患者,请他稍等,但他们完全不听。大约20分钟左右,患者由救护车转至他院。当天晚上,老人家属开始以“费用不符及为什么给予自费药等问题”为由不停地给收费处和总值班打电话,当天晚上每隔10分钟给总值班打一次电话要求给与解释。次日,家属一早又来到急诊科,找当时值班医生,要求给与解释并扬言要找其算账。因值班医生不在班,家属带着酒气大闹院长办公室,后由医患办协调处理,在协调沟通过程中,院方给予收费核查并进行解释,但外孙对当时陪同家属所签署病重通知及止血药物自费协议书予以否认,声称是胁迫签字,要求院方退赔自费部分并赔偿精神损失费。任凭急诊科、医保办、医患办及收费处多方解释并告知有异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但都无济于事,称不给钱就天天来闹并在办公室抽烟吐痰,沟通持续数小时,严重影响院方各部门的正常工作,最后只得给予元钱了事。这样的例子经常发生,院方为了息事宁人,主要是没有时间和精力陪着患者或家属长时间进行沟通,有时只得违心赔钱了事。 如何解开医患之间紧张、对立的死结,重新构建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现实的、紧迫的课题。 和谐是医患双方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有史以来,医生这个职业一直是崇高、神圣、受人尊敬的,医生把“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世人把“救命恩人”、“白衣天使”称赞送给医生,抗击非典时期,“谁是最可爱的人”桂冠又戴在了医务人员头上。然而,当大灾大难过去后,经常由于医患纠纷及一些不实的曝光,把医护人员由描述为“白狼”,甚至以医为敌,以伤及医护人员的生命为代价。 近年来,医患纠纷有增无减,医患矛盾日益尖锐,不少群众在抱怨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医院和医生,从口角之争到暴力胁迫,从被迫私了到高额赔偿,医院和医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从相关统计的数据来看,目前的所谓医疗纠纷,70%以上是患方无理取闹而索赔,特别是当前老百姓反应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这是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它是由多种复杂的原因长期积压造成的,把当前最突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使医疗机构沉陷于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 造成目前医患矛盾突出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卫生投入不足。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法制不健全。社会舆论导向不正确。医患双方沟通不畅。尤其是在沟通过程中,所花费时间、精力和压力使得医生不堪重负。因此,医患和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患者三方共建理解和信任,同时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政府扩大财政投入及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前提下,一方面需要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医患沟通,注意沟通技巧,及时通俗的告知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实施的救治措施及并发症风险。同时要注意与媒体的沟通,新闻媒体是医患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客观如实报道真实情况,赢得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和认同。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健康的医疗秩序,使患者早日康复是医患双方的共同愿望,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风险则需要医患共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是缓解医患矛盾的一副良药。 作者/首都医院急诊科赵丽 来源/摘自心路医路?《生死博弈》 点击“阅读原文”,继教课程手机学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yhd.com/jbyf/1145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