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用药治疗方案,帮你击退荨麻疹

时间:2017-4-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荨麻疹俗称“发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大约有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荨麻疹。如此常见的疾病,你对它了解多少呢?

荨麻疹的病因

引起荨麻疹的病因较多,常见的病因有食物性因素,如鱼虾蟹奶蛋、某些食物调味品及添加剂;药物性因素,如青霉素、各种疫苗、阿司匹林等;动物植物性因素,如动物皮毛、植物花粉、昆虫叮咬等。

除了这些常见因素,人体各种微生物感染、内脏疾病、全身疾病、甚至精神因素都可能引起荨麻疹。另外,冷热刺激、阳光照射也是荨麻疹的原因之一。

一般治疗

由于荨麻疹的原因各异,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治疗具体措施如下:

去除病因:对每位患者都应力求找到引起发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避免诱发因素:如寒冷性荨麻疹应注意保暖,乙酰胆碱性荨麻疹减少运动、出汗及情绪波动,接触性荨麻疹减少接触的机会等。

用药治疗

一、西药治疗

1、抗组胺类药物 

H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组胺和抗其他炎症介质的作用,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

常用药物:

①盐酸苯海拉明片

适应症:用于皮肤过敏症如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瘙痒,神经性皮炎,虫咬症,日光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及食物,药物过敏。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1片,一日2~3次。

不良反应:常见头晕、头昏、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以及嗜睡;偶见皮疹、粒细胞减少。

②扑尔敏片

适应症:皮肤过敏症: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虫咬症,日光性皮炎,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药物及食物过敏。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片,一日1~3次;儿童剂量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口渴、多尿、咽喉痛、困倦、虚弱感、心悸、皮肤瘀斑、出血倾向。

③阿伐斯汀胶囊

适应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疾病、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症状性皮肤划痕症、胆碱性荨麻疹、自发的后日性寒冷感冒荨麻疹、湿疹痕痒。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每次8mg,每日2次。

不良反应:罕见嗜睡。

其他常用药物列举:盐酸西替利嗪片、咪唑斯汀缓释片、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地氯雷他定等;

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常用药物:

①盐酸多塞平乳膏

适应症:用于异位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癣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引起的成人轻度瘙痒的短期治疗。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涂布一薄层,且每次涂布面积不超过总体表面积的5%,两次使用需间隔4小时,总疗程为7天。不可使用密闭敷料,本品不得涂于口腔粘膜或阴道。

不良反应:全身的不良反应一般为嗜睡,还可有口干、唇干、口渴、头痛、疲乏、头昏眼花、情感改变、味觉改变、恶心、焦虑和发热等;局部的不良反应有烧灼感和/或刺痛感、瘙痒加重、湿疹加重、皮肤干燥、发紧、张力增高、感觉异常、水肿、激惹、脱屑和龟裂。

2、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减少组胺释放的药物

①硫酸间羟异丁肾上腺素:为β2肾上腺受体促进剂,在体内能增加cAMP的浓度,从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②酮替酚:通过增加体内cAMP的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如组胺、慢反应物质等)的释放。其抑制作用较色甘酸钠强而快,并可口服。

③色甘酸钠:能阻断抗原抗体的结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④曲尼司特: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而减少组胺的释放。

3、糖皮质激素

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或慢性荨麻疹严重激发时,静脉滴注或口服,应避免长期应用。是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

常用药物如下:

①醋酸泼尼松片

适应症: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用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肌炎,血管炎等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以及适用于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病症等。

用法用量:口服。对药物性皮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4~8片),症状减轻后减量,每隔1~2日减少5mg(1片)。

不良反应: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类库欣综合征症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较强。并发感染为主要的不良反应。

②地塞米松片

适应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主要适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等过敏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开始剂量为一次0.75~3.00mg(1~4片),一日2~4次。维持量视病情而定,约一日0.75mg(1片)。

不良反应: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和类库欣综合征症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较强。并发感染为主要的不良反应。

4、免疫抑制剂 

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上述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具有较好的疗效,温馨提醒: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副反应发生率高,一般不推荐用于荨麻疹的治疗。

二、中药治疗

1、荨麻疹丸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除湿止痒。用于风,湿,热而致的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克,一日2次。

2、防风通圣丸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袋(6克),一日2次。

3、肤痒颗粒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病,荨麻疹。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半袋~1袋,一日3次。

4.乌蛇止痒丸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燥湿止痒。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的瘾疹、风瘙痒,症见皮肤风团色红、时隐时现、瘙痒难忍,或皮肤瘙痒不止、皮肤干燥、无原发皮疹;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克(约20丸),一日3次。

三、联合用药

1、两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

H1受体拮抗剂列举: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盐酸苯海拉明片等。

2、抗组胺类药物+维生素C

抗组胺类药物有扑尔敏片、阿伐斯汀胶囊等。

维生素C可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药物。

3、色甘酸钠+糖皮质激素(温馨提醒:可减少后者的用量,减轻副作用,增强疗效。)









































北京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yhd.com/lcbx/119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