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在中医里属于“呕血”、“便血”的范畴,病死率高达8%~13.7%。本病通常和饮食习惯有关。如果饮食合理,有助止血,促进病变恢复;如饮食不当,可诱发或加重出血,并可发生其并发症。 临床表现: ★呕血和黑粪: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患者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有呕血者一定伴有黑便,呕血多为棕褐色,呈咖啡渣样。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口渴、乏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患者排便或排便后易晕倒在地。皮肤湿冷、脉细速、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 ★出现重度贫血 ★大量出血后常有低热: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是否出血或继续出血的识别 ★反复呕血或排出稀薄黑粪、暗红色血便;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出冷汗,早期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中心静脉压下降,尿量少或无尿; ★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球压积急剧下降; ★血浆尿素氮持续上升。 出血部位与病因的判断 ★食管,单纯黑粪者出血常位于十二指肠。 ★有慢性、节律性中上腹痛史,常为胃或食管,常为溃疡病出血,尤其是出血前疼痛加剧,出血后疼痛减轻或缓解。 ★出血前有应激因素者首先考虑应激性病变出血。 ★有慢性肝病、门脉高压者多考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中老年人首次出血,且有厌食、体重下降者应考虑胃癌。 1.胃、十二指肠溃疡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占40%~50%,其中尤其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居多。
2.急性胃黏膜病变 是一组以胃黏膜糜烂或急性溃疡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表浅性损害,常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二大原因(占15%~30%)。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占20%~25%。发病急,出血量大又易反复,呕出鲜血伴血块,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4.胃癌 在早期即可引起出血,典型的呕吐物为咖啡渣样。出血原因是组织缺血、坏死,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可侵蚀血管而出血。一般为持续小量出血,大量出血者占20%~25%。 5.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是指因频繁的剧烈呕吐,或其他造成腹压骤然增加的因素导致食管与胃贲门连接处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呈纵行撕裂,引起的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的综合征。 慢性肝病患者要了解和掌握目前自己的肝病状态。患者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劝告与指导,避免诱发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因素,切忌侥幸心理。 1、合理休息,不可过劳 2、软化饮食,禁忌粗糙 3、情绪轻松,不要紧张 4、禁忌饮酒,合理用药 急救 预约 健康体检中心: 更多内容请招聘主管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yhd.com/lcbx/1428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