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医药治疗 (4)内镜下出血 (2)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②中度以上出血,根据病情需要适量辅血 方药:龙胆草10克、山栀10克、夏枯草8克、牡丹皮10克、黄芩10克、生地黄15克、生白芍10克、茜草10克、炒地榆10克、紫珠草10克 方药:党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炒地榆12克、炒蒲黄10克、血余炭10克、三七6克、干荷叶10克、炙甘草6克 (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密切观察,安静休息,大出血者禁食,一般则给予流质饮食 (1)胃中积热:吐血紫暗或成咖啡色,甚则鲜红,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口苦,心烦不安,大便色黑如漆,舌红苔黄,脉滑数 ④凝血酶元时间延长:可以静脉注射vitk1 10mg,每日1次,连续使用3-6天;安络血10mg,肌注或经胃管注入胃腔内,每2-4小时用1次以适量的生理盐水溶解凝血酶,使成每毫升含50—500单位的溶液,口服或经胃镜局部喷洒,每次常用量2000~20000单位,严重出血者可增加用量,每1—6小时用1次 ⑥热凝止血 [诊断] (2)肝火犯胃: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苦目赤,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见赤筋红缕、栀积痞块,舌边红苔黄,脉弦数 方药:生蒲黄10克、五脂灵6克、茜草12克、延胡索8克、川楝于10克、三七5克、花蕊石12克、旱莲草15克 1.西医药治疗 ③高频电凝止血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治法:祛淤止血,活血行淤 ①补充晶体液及胶体液(中分子右旋糖酐,宜慢滴,每日不超过1000ml),临床以先补胶体液为宜 2.注意生活习惯、饮食、情志,避免刺激因素 ②喷洒止血剂;5%—10%孟氏液50-100ml,局部喷洒,具有强烈收缩作用,能使血液凝固和血管闭塞,少数患者可出现暂短的恶心,呕吐及上腹不适等副作用 泊法:健脾益气,摄血扶中 药物: [预防与调养] (5)外科治疗:经保守治疗,活动性出血未能控制,宜及早考虑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④激光止血 ②亦可用冰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洗胃 ①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 中成药:云南白药 ①炎症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可用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200mg,加小壶;法奠替丁20mg,加小壶,每日2次),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20,加小壶,每日1—2次) 本病应及时到医院,在医生严密监督下治疗; 中成药:人参归脾丸合荷叶丸 ⑤微波组织凝固止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中成药:新清宁片 (3)脾不摄血:病程日久,时发时止,吐血暗淡,黑便稀溏,腹胀纳差,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神疲乏力,口淡或口泛消涎,或胃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积极进行针对出血病因的治疗 治法:清胃泻热,降逆止血 2.临床还可根据病史,选择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b型超声波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出血的原发病 (3)根据出血原因和性质选用止血 1.根据临床表现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即可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4)淤阻胃络:便血或伴吐血,血色紫黠,或有血块;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痛如针刺;舌质紫或有淤点,脉细涩 ③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同时以垂体后叶素10单位加小壶,再以10单位加入200~500ml葡萄糖或糖盐溶液中静点,维持4—6小时,再重复,直至血止,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慎用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的出血,是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肝硬化合并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痛、应激性溃疡等本病属中医血证中的“吐血”、“便血”范畴 方药:生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生地榆,o克、紫珠草10克、茜草根10克、血竭5克、生甘草6克 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可伴有相关病症的临床表现 [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yhd.com/jbby/1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