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崩漏出血减缓,仍未止血者,或量少漏下

时间:2021-12-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代历史进程中保驾护航,抵御和战胜灾害,才使得华夏民族繁衍昌盛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也积累且沉淀了大量的医学文明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天分享岐黄国医国术,为其传承发扬光大,更好的造福人类。

岭南罗氏妇科。用于治疗崩漏“澄源”阶段之经验方。

熟地黄20g,续断15g,菟丝子20g,制何首乌30g,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5g,岗稔子30g,阿胶12g(烊化),牡蛎30g,山萸肉15g,炙甘草10g。

崩漏出血减缓,仍未止血者,或量少漏下不止。

滋阴固气汤是治疗崩漏“澄源”阶段之经验方。崩漏出血缓减后,脾肾两虚,此时应着重对因治疗,即所谓“澄源”。《素问·阴阳别论》云:“阴虚阳搏谓之崩。”指出了肾阴虚损,阴不维阳是导致崩漏的主要病机。罗元恺教授遵《内经》之旨,创新地提出了“肾阴虚、脾气虚往往是致病之本”的观点,主张在崩漏出血缓解后,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滋养肝肾、固气益血,以收“澄源”之效。方中君用甘温质润之熟地黄补血养阴、补肾填精。续断补肝肾、调冲任、止血安胎;菟丝子“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本草经疏》),补肾益脾养肝,益精养血润燥;山萸肉既能补益肝肾,又可收敛固涩,《药性论》载其“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阴道,添精髓”。三药助君以补益肝肾、益精养血,共为臣药。黄芪补气之中又可升举,“尤善治流产、崩漏”(《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党参、炙甘草补气健脾以固冲。四药相合,俾脾气健旺则血之统摄有权,血之生化有源。牡蛎“固精气,治女子崩带”(《医学衷中参西录》);制何首乌、岗稔子、阿胶既可止血塞流,又能养血以补阴血之耗,填血海之亏。以上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肾养肝、益气养血止血之效。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肝脾肾三脏并补,使肾气健固,脾气健运,肝血得藏,则封藏有司,统摄有权而出血自止;二是补涩并行,标本兼顾,但重在补益澄源治本。

易某,女,12岁。年3月2日初诊。近3个月来月经先期、量多,时间延长。2月28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昨日服用凉血止血的中药,流血更多,不能坐立,经色鲜红夹有血块,腹微痛,汗多,疲乏,腰酸,自觉烦热,口干,小便微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淡红略胖,舌尖稍红,苔薄白润,脉细滑略弦。月经史:11岁初潮,周期紊乱,经量偏多。外院诊为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yhd.com/jbjc/196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