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 前段时间,一条微博热搜引发热议,“催吐管”这个名词也突然被推到了大众的视野中。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催吐管”没有结果,搜索“催吐管”的代号——“兔兔管”、“仙女管”,你会发现这样的产品,有的卖家月销量数以百计。 而在一些卖家销售的产品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型号的催吐管,它们的直径从10到60毫米不等,不同的型号针对催吐史不同的客户。 (我“吐龄”3年了,请多指教) 有些店家为了吸引顾客,甚至将它们细分成了不同的材质、颜色与款式。 根据型号不同,每根催吐管的价格也不同,从30元到38元左右。此外网上还有针对新手的元新手套装,以及元的整套。 而所谓的“新手套装”,则由4根直径11mm-13mm不等的塑胶管组成。 卖家声称,使用时,消费者需要将催吐管插进胃里50cm,使食物顺着管子吐出来,两三分钟就可吐干净,平均一个月可瘦十几斤。而且使用无异物感,相对手动催吐无副作用。 这家售卖催吐管的商家信息显示,该店铺催吐管月销量在根以上。但当记者询问催吐管有无相关检验资质证明时,商家则表示无法提供。 面对一些咨询产品信息时犹豫纠结的客户,销售的客服还会“温馨”安抚对方,不要害怕初次尝试的不适感,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成为大美人便指日可待。 可是事实是什么呢? 医生表示,为了减肥催吐而将塑料管插入胃里,不仅不能减肥,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很多使用过“兔兔管”“仙女管”的用户表示,自己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极其恶心,并在插入管子的过程中感到非常不舒服,“尝试进去一点就吐了”。甚至因为材质的问题,自己还能闻到严重的胶皮味。 将网购平台上买来的管子往嘴里放,忍住人本能的吞咽反应,一直深入几十厘米,怎么可能不难受? 在家自己操作,没有考虑过管子的除菌消毒问题吗?用网友的话说,这就相当于“没有麻醉条件自己天天DIY一场胃镜”。 来源:网络 用催吐管进行催吐,也许会因为极端操作掉一点体重,可掉的这点体重却是以你的身体健康为代价。 26岁的使用者小敏向记者反馈,自己从小因身材问题受到歧视,几乎每天都会暴食催吐,而自己在长期使用催吐管以后,导致了电解质失衡、代谢失调,自己还出现了手麻手抖、脸变大、昏阙等症状。 小敏最后无力地说:“我如今已难以与食物和平共处”。 四川医院的医学博士刘中兴表示,催吐本身对人体就是有损伤的方法。呕吐的机制是胃痉挛,然后从食道把食物排出来。 但是,催吐可能会导致胃食管口和咽部黏膜损伤出血;长期催吐患者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甚至肢体不自主运动,意识改变、神志不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而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催吐可能损伤食道、牙齿、腮腺、唾液腺、胰腺等部位,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心率失常,出现抽搐、休克、癫痫发作等严重后果,甚至心脏骤停导致死亡。 用筷子、软管等物体催吐,如果插入太深容易戳伤食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引起窒息。 去年有媒体报道,一个22岁的女生在催吐的过程中,不慎将网购的催吐管吞了进去。最终,医生用胃镜下食道异物取出术,才将这根30多厘米长的催吐管取了出来。 有很多曾经痴迷催吐,在身体饱受摧残后醒悟过来的网友,用自身的经历劝诫那些正在“催吐减肥”的边缘反复试探的人。 暴食后催吐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什么这样一种粗暴的减肥手段会受到追捧呢? 很多人给出了一个简单却复杂的答案——催吐会上瘾。 “乱吃——胃不舒服——催吐——暴食——再催吐”,疯狂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其实是心理疾病中进食障碍的一个典型特征。 因为患上进食障碍而痴迷催吐,这样的人群有一个特殊称号“兔子”,什么是“兔子”?兔子的谐音就是“吐子”,隐喻兔子们每天在暴食后催吐。 来源:soogif 兔子群体成员多为年轻女性,学生党、白领都有,很多都是因为减肥患上进食障碍才入的坑,她们对身材有近乎狂热的偏执。 贴吧往往会成为兔子们的秘密根据地,有些兔子也会组建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