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时间:2016-1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            临床表现

1.呕血和(或)黑便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的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3.氮质血症。

4.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上消化道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和脾亢者,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5.发热

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生活中如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1.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应定期检查,及时进行治疗干预且避免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勿存在侥幸心理,尤其在门脉高压的情况下,更应引起警惕,避免用力排便、憋气、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运动。

  2.合理饮食:应戒烟、戒酒。食物以稀软、易消化、无刺激、富有营养及少渣食物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等;忌粗糙、坚硬、辛辣、油煎食品,因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有可能划破食道或胃底曲张的静脉而引起出血;少吃或不吃产酸产气的食物,如红薯能使胃酸增加,萝卜、蒜苗等易引起胀气等;饮食要细嚼慢咽、少食多餐,不过饱为宜。

          

  3.合理休息:应注意休息,做到力所能及、劳逸结合。提倡做一些舒缓的运动,不宜做快跑、急走等剧烈的运动。

  4.合理用药:肝硬化患者肝脏已经千疮百孔,应避免接触和进食对肝脏有损害的毒性物质,如酒、某些药物及化学品等,比如:阿司匹林可引起血小板的减少,降低凝血机制,因此,阿司匹林类药物应谨慎使用,以免诱发上消化道黏膜出血。

  5.情绪调节:据研究发现,情绪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不良情绪同样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因此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豁达,用乐观、积极态度对待疾病、对待人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重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也要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对疾病的恢复和预防是很有必要的。

              







































白癜风中药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yhd.com/jbyf/95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