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NICU病室收治了一对双胎宝宝胎龄31周+6天,出生体重均不到2kg,出生时还伴随重度窒息......,NICU的医护人员经过44天的“战斗”,帮助双胞胎早产儿闯过重重难关,顺利出院。 一般,足月儿宝宝出生时体重均在2.5kg以上,但双胞胎患儿出生时,大宝体重为1.6kg,小宝仅有1.03kg,是医学意义上的“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因同时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救治显得异常艰难。“像体重这么低的早产宝宝,要正常活下来需要经历呼吸、循环、黄疸、感染、喂养、消化等重重难关,任何一关出差错都将直接影响宝宝的存活。”医院儿科主任张利华介绍。 难!这不仅是对大宝二宝的考验,也是对医护人员的考验。 在救治过程中,由于患儿病情不太稳定,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喂养困难、消化道出血等。呼吸机管路、鼻饲管、PICC置管、输液管、血氧监测等各种线路管路打通了宝宝的“生命之路”。两个宝宝的救治工作难度极大,对护理质量要求颇高,医护们每一项操作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给她们带来丝毫不适。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观察病情变化,并充当“代理妈妈”的角色,替代母亲每日为患儿进行精心喂养、口眼脐臀皮肤护理等。 经过该院新生儿科团队对患儿精心护理,最终,历经重重坎坷,克服关关艰难险阻,30天后,大宝体重增长到2.0kg、小宝体重增长到1.7kg,她们度过了漫长的44天,两个宝宝由最初无呼吸机而不可的“老大难”到慢慢脱离了呼吸机,再慢慢脱氧,逐渐可以平稳呼吸。两个宝宝也非常聪明、坚强,她们学会了自己吃奶,体重平稳增长,各项指标都在向着正常发展,达到了出院标准。 没想到,出院前夕,意外再次发生!新生儿父母感染了奥密克戎。为了避免双胞胎受到病毒感染,大宝二宝继续留在新生儿室由医护人员护理,每天护士都会给宝宝进行洗浴抚触、陪宝宝听音乐、讲小故事,俨然是宝宝的“妈妈”。 1周后,父母体温稳定,便将患儿接回家护理。没想到,回家后的第2天,小宝出现呛奶窒息,大宝出现发热、频繁呼吸暂停的症状,医院抢救。在无创呼吸的支持下,大宝二宝呼吸逐渐稳定,能正常进乳。12月31日,连续“闯关”了44天的大宝二宝终于和爸爸妈妈相见,一家人获得了团圆。 像这样的故事,医院NICU病房并不少见。NICU病房每年救治的早产儿不计其数,数字是冰冷的,但数字的背后彰显了NICU医护团队丰富的救治经验与战胜困难的应急能力,在张利华主任的带领下,医护团队救治水平日益提高,护理质量精益求精,早产儿们由最初的“巴掌”宝宝慢慢过渡到顺利出院,这离不开医护人员们的精心照料,细心呵护。 每一面锦旗,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浓缩着每个家庭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认可。看着怀里熟睡的宝宝,患儿父母不断感激,并给NICU“临时妈妈们”送来了锦旗。儿科主任张利华介绍在冬季叠加疫情之下,新生儿和儿童受新冠影响人数大增,加上医护人员受感染“减员“,医院承担了数倍于往常的救治压力。“面对疫情,儿科上下同心,坚守岗位,共同守护新生宝宝的健康和平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yyhd.com/lcbx/221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