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消炎镇痛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NSAIDs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镇痛药物之一,也是多种肌肉骨骼疼痛的一线用药,其不良反应主要与增加消化道出血、心血管栓塞、肝肾功损害事件的风险有关。NSAIDs以抑制PG生成为核心作用环节而产生抗炎、镇痛效应。而PG信号传递和COX活性在骨骼正常代谢、损伤修复和OP病理环境下均有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用,长期应用NSAIDs似乎可对OP造成负面影响。在NSAIDs的应用上目前存在一些争议,有大量研究发现NSAIDs可能干扰骨代谢、影响骨折愈合;也有系统评价称已发表的人体试验结果不能证明骨折术后接受NSAIDs镇痛治疗病人发生骨不连的概率增加。根据这些结果有学者建议,在高质量证据进一步确认NSAIDs对OP的影响前,短期内应用NSAIDs控制OPP应该仍是可选的。 LisowskaB,KossonD,DomarackaK.Positivesandnegativesof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inbonehealing:Theeffectsofthesedrugsonbonerepair[J].DrugDesDevelTher,,12:-. BorgeatA,OfnerC,SaporitoA,etal.Theeffectof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onbonehealinginhumans:Aqualitative,systematicreview[J].JClinAnesth,,49:92-. 2.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作为强效镇痛剂,是中重度非NP控制的首选药物。为在老年病人的慢性疼痛管理中,因为避免了潜在的器官损伤风险,使用弱阿片类药物或小剂量强阿片类药物似乎比NSAIDs安全。但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的病人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下降程度比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者更为显著,且可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这可能与阿片类药物的多种机制有关:①阿片类药物的眩晕、镇静等中枢不良反应;②通过直接作用影响骨代谢:阿片类药物与OB的阿片受体结合,可显著下调骨钙素的表达,降低OB活性;③通过间接作用影响骨代谢:阿片类药物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导致性腺功能低下、性激素分泌减少,通过内分泌系统使骨量降低。其中某些药物的上述负面作用似乎更轻一些,另一种具有双重机制的中枢性镇痛药—他喷他多(tapentadol),可能是OPP需要长期镇痛时潜在的理想选择,其具有μ受体激动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两种机制,具有比传统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小、内分泌系统影响轻,而长期疗效与吗啡、羟考酮相似的特点。3.抗OP药物抗OP药物按机制可分为抗骨吸收药和促骨形成药,常用的抗骨吸收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Bps)、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estrogenreceptormodulator,SERMs)、降钙素、RANKL抑制剂等,促骨形成药目前只有特立帕肽一种。在使用中发现这些药物通过共同和/或不同的机制,对OP病人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1)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是最常用的抗骨吸收药物,是绝经后OP病人的一线治疗用药,同时也是男性OP病人的首选药物,其严重不良反应包括下颌骨坏死和不典型股骨骨折,但非常罕见。Bps治疗可以显著缓解骨折及非骨折所致的OPP,提高生活质量。这种镇痛的机制与Bps的抗骨吸收作用有关,Bps可直接抑制OC的分化与活化、诱导OC凋亡,可减少微环境中因骨吸收活动而堆积的H+和ATP,减少对TRPV1、ASICs和P2X等伤害感受性受体的激活和敏化。目前常用的Bps(如阿仑膦酸、伊班膦酸、利塞膦酸、唑来膦酸等)属于含氮Bps(N-Bps)。非含氮Bps(non-N-BPs)包括依替膦酸(etidronate)和氯膦酸盐(clodronate)等,无致骨坏死的不良反应,但由于抗骨破坏效应远不如N-BPs,现已很少用于OP的治疗。最近的研究发现,non-N-BPs具有更强的镇痛效应,其镇痛剂量小于抗骨破坏剂量,并且这种效应与抗骨破坏作用无关。氯膦酸盐是一个高选择性的囊泡膜核苷酸转运体(vesicularnu-cleotidetransporter,VNUT)阻滞剂,可阻止突触前膜释放ATP,减少嘌呤能受体P2X、P2Y和P1腺苷受体的激活,从而减少炎性痛和NP信号的产生和传递;氯膦酸盐的抗NP作用甚至比加巴喷丁起效更快、作用更强、持续更久,还可改善炎症性代谢紊乱状态。基于non-N-BPs的独特性质应该重新考虑它们在OP和OPP治疗中的地位。 HRT与SERMs:雌性激素的降低与增龄可导致抗氧化应激能力减弱、免疫系统活性降低、炎症水平增加等,是绝经后OP的重要致病因素。由于HRT可导致血栓、癌变、心血管风险增加等不良反应,现多被SERMs取。SERMs(如雷洛昔芬、他莫昔芬)选择性激动骨骼上的雌激素受体,可减少骨吸收、同时减轻病人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除抑制骨吸收而产生的镇痛效应外,还有研究发现SERMs可抑制TRPV1及TRPA1、TRPM2(TRP超家族中的另两个亚家族成员)的激活,减少Ca2+内流、减少外周痛觉神经元氧化与损伤。 降钙素(calcitonin):降钙素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对骨代谢与钙、磷代谢起生理性调节作用。在OP的治疗领域,降钙素是一类经典有镇痛作用的抗骨吸收药物。其镇痛机制与促进β-内啡肽、调节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系统以及特殊的电压门控钠通道调节有关。 RANKL抑制剂:地诺单抗(denosumab),亦称迪诺塞麦、狄诺塞麦、地舒单抗等,是一种在国外已广泛使用的抗骨吸收药物。同样地,除阻止骨丢失、预防骨折外,无论伴或不伴有脊柱脆性骨折,地诺单抗治疗都显著改善病人的疼痛,甚至缓解程度高于双膦酸盐治疗组。地诺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对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ofNF-κBligand,RANKL)有高度亲和力,可与RANKL特异性结合,减少RANKL与其受体—OC前体细胞上的NF-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结合,抑制RANKL-RANK-OPG(护骨素)信号通路对OC的激活,发挥强大的抗骨吸收作用,从而通过降低H+及ATP等的水平减少疼痛信号产生。地诺单抗也存在与Bps相似的不良反应,地舒单抗目前已在国内上市。 (2)特立帕肽(teriparatide)特立帕肽是目前唯一确认可促骨形成并用于临床的药物,是人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的活性片段,可直接刺激OB活性并增加钙吸收、减少钙排泄、促进骨形成,降低OP病人再次骨折风险,缓解中到重度疼痛。通常认为,这种镇痛效应与特立帕肽促进骨形成、稳定骨结构有关。这种效应还与特立帕肽下调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的表达有关。 KongM,ZhouC,ZhuK,etal.12-monthteriparatidetreatmentreducesnewvertebralvompressionfracturesincidenceandbackpainandimprovesqualityoflifeafterpercutaneouskyphoplastyinosteoporoticwomen[J].ClinIntervAging,,14:-.DohkeT,IbaK,HanakaM,etal.Teriparatiderapidlyimprovespain-likebehaviorinovariectomizedmiceinassociationwiththedownregulationofinflammatorycytokineexpression[J].JBoneMinerMetab,,36(5):-. (3)维生素D(vitaminD)维生素D和钙剂都是OP防治中的基础营养补剂,其中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有调节钙转运和磷酸盐代谢的作用。有证据表明与单用雷洛昔芬治疗的绝经后OP病人相比,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可获得更明显的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除作为营养补剂以外,现已认识到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疼痛性疾病相关,补充维生素D可缓解疼痛,并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和炎症抑制等作用而产生镇痛效能,但其应用剂量等问题还尚未明确。 OhtaH,HamayaE,TaketsunaM,etal.QualityoflifeinJapanesewomenwith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treatedwithraloxifeneandvitaminD:Posthocanalysisofapostmarketingstudy[J].CurrMedResOpin,,31(1):85-94.Helde-FranklingM,Bj?rkhem-BergmanL.VitaminDinpainmanagement[J].IntJMolSci,,18(10):- 王祥瑞
|